截至2025年10月29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4家,总市值突破119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这组数据不仅是规模扩张的量化体现,更折射出中国股市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从“量的积累”到 “质的飞跃” 的强势崛起轨迹,其在市场结构、创新动能与生态治理等维度的深层次变革,正重塑全球对中国资本价值的认知。 阅读量:14030
第一,关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7.7%左右,社会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量:10438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2025 年 2 月 6 日,一则重磅消息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旨在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5 年 2 月 5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批复,同意安达保险有限公司解散,这一消息在保险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安达保险的退场,并非简单的企业关停,而是一系列复杂资本运作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外在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保险公司在 2025 年的发展模式走向。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2025 年 2 月 5 日,成为了海通证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蛇年 A 股首个交易日,处于重组关键期的海通证券,告别了它在 A 股长达 17 年零 6 个月的上市之旅,股票代码 600837 也随之成为历史的注脚。当日收盘,海通证券报收 10.41 元 / 股,跌幅 1.61%,此后便踏上了停牌、清算交收,直至终止上市的道路。
在 2025 年新春佳节之际,八位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齐聚券商中国,谈经论市,分享对过去一年的感悟与对新一年的展望。他们的观点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下经济金融领域的复杂态势,也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民众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更是保障金融稳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石。中国证监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近期,证监会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给出了清晰且全面的规划,为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金融市场的动态格局中,银行系寿险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走向。
近日,金融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预计 A 股未来三年将迎来万亿元保险增量资金,这一举措无疑将为 A 股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保险资金作为一股重要的长期投资力量,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保险资金入市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持续扩大,这不禁让人思考:保险资金究竟能否托起股市,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行的这两项金融政策工具在当下的资本市场中已然开始发力,它们就像两支强有力的助推器,为资本市场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这两项工具能够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岁序更替、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纷纷发表新春畅想。这些金融大佬的话语,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奋斗历程,更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现出中国银行业在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
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回升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多重效应,在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国际贸易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中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又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挥我国内部的优势,通过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市场的自我调节,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